發布時間:2025-09-21 來源:積善余慶網作者:夏簡軒123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我又能呼吸了!”當13歲的媛媛(化名)輕聲說出這句話時,守在病床旁的父母終于卸下了四個多月來的沉重包袱,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2025年8月,一場歷時近10小時的高難度雙肺移植手術,不僅將媛媛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更開了滬上“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伴POTTS分流術后”患兒肺移植的先河。
媛媛自9歲起便被確診為特發性肺動脈高壓。今年7月,她因嚴重呼吸困難被緊急轉入上海市肺科醫院。生命懸于一線。
肺科醫院迅速組織胸外科、肺循環科、重癥醫學科、呼吸科、麻醉科等多學科團隊,并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安貞醫院的專家開展線上聯合會診。專家一致認為:雙肺移植同期關閉POTTS分流是唯一可能挽救媛媛生命的方案。盡管手術風險極高,但團隊最終決定迎難而上。
然而,等待匹配肺源的過程充滿變數。8月1日,媛媛出現血氧和血壓急劇下降。ECMO團隊當機立斷,在床旁局麻下為其建立VA-ECMO(靜脈-動脈體外膜肺氧合)。8月4日,合適的供肺終于到位。手術中最棘手的環節是如何處理此前為緩解肺動脈高壓而實施的POTTS分流。國際上罕有此類病例報道,團隊面臨“介入封堵、完整取出、術中關閉”三種選擇。最終,主刀團隊選擇在體外循環支持下,切開肺動脈直接關閉分流盲端,以最穩妥的方式化解了這一難題。
手術歷時近10小時,由肺科醫院胸外科與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心臟外科團隊聯合完成。術后為應對左心功能恢復緩慢及供肺水腫,團隊創新采用“半開放胸腔+無菌膜覆蓋”的方式,減輕胸腔壓力,并保留ECMO插管逐步減流,幫助心臟適應新的循環狀態。
術后第一周,媛媛留在手術室接受24小時不間斷監護。血庫與上海市血液中心也全力保障用血需求,多方協作下,媛媛逐步脫離ECMO和呼吸機,左心功能日漸恢復,最終順利關閉胸腔,轉入普通監護室。
經過40多天的治療與康復,媛媛已完全脫離生命支持系統,恢復自主進食和日常活動,開始進行康復訓練。此次手術的成功,不僅挽救了一個年輕的生命,也為同類疾病患兒的治療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