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21 來源:六尺之孤網作者:日天ddd
營業收入總額12.50萬億元,凈利潤總額1.45萬億元,研發投入總額1889.44億元……北京上市公司三項重要數據均位列全國之首。
上市公司是國民經濟的基本盤,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北京上市公司協會最新發布的“北京轄區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度經營業績分析報告”顯示,上半年,北京上市公司展現出規模領先、質量提升、創新驅動三大核心優勢,成為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
業績穩 金融“壓艙石”作用顯著
“北京板塊”市值基本盤大而強,在資本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截至8月31日,北京轄區上市公司數量達477家,占A股的8.79%;總市值23.07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22.18%。
根據統計,47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總額、凈利潤總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A股整體的比重分別達35.79%、45.23%、61.24%,三項業績關鍵指標位居全國第一。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的發展環境,北京上市公司的韌性凸顯。總體來看,北京轄區共有167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拆開來看,52家為央企控股,17家為地方國有控股,89家為民營,呈現出“國資民企共進”的雙增長格局。計算機、機械設備、國防軍工、生物醫藥、電子,五大行業合計占比超50%,彰顯北京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具有顯著優勢。
北京轄區上市公司中,135家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約占28%。上半年,央企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優良,營業收入總額、凈利潤總額雙雙占到北京轄區上市公司的九成以上,為整體業績提供堅實助力。其中,有26家半年營業收入均進入千億級陣營,國有資本“穩定器”的擔當作用顯著。
以工、建、農、中四大行為代表,北京轄區21家A股銀行和非銀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營業收入總額、凈利潤總額均占A股金融上市公司總量近六成,金融“壓艙石”作用持續穩固。
勢頭猛 民營科技企業成增長引擎
汽車44.07%,電力設備32.07%,國防軍工28.30%,機械設備20.16%,電子12.46%,計算機、傳媒等超7%……以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而論,這些行業的表現個個亮眼。
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驅動是核心動力——上市公司半年報充分展現出這一點,新興產業持續“破局生長”,新質生產力相關行業業績增速明顯。
記者還注意到,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50%的上市公司,一共有34家,其中民營企業就占25席,占比達到73.53%。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的48家公司里,33家為民營企業,占比超過三分之二。
這兩項數據意味著,民營企業持續釋放增長活力,已成為北京轄區營收增長的“核心引擎”。
對比過往,生物醫藥、機械設備、通信、電子、汽車等行業的營業收入,在北京轄區上市公司的總體比重也在逐漸增加。北京上市公司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以科技與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力,正以“增量突破”的方式,逐步改變北京轄區的行業營收結構,未來有望成長為營收“新支柱”。
“另一方面也說明,北京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方面,已取得實質性進展。”該負責人表示,產業結構正從“傳統重資產主導”向“創新輕資產+傳統重資產協同”轉型,為區域經濟長期增長注入新動能。
研發強 投入規模力度領先全市場
筑牢創新發展根基,高研發投入是北京上市公司發展的另一亮點。上半年,北京轄區上市公司累計研發投入總額達1889.44億元,占全市場總量的23.70%,研發投入規模、力度均領先全市場。
研發投入超5億元的上市公司就達54家,中國建筑、中國移動、中國石油、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國電建、中國鐵建、百濟神州、中國中車等公司的研發投入居前。
上半年,國有企業累計研發投入1478.82億元,占比78.27%;民營和其他企業貢獻研發投入410.62億元,占比21.73%。不難發現,研發投入主體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國企引領、多元參與”的特征。
“民營企業研發雖規模低于央企,但在細分賽道呈現出較強的創新靈活性。”報告認為,北京轄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規模居全國首位,且精準對接新質生產力賽道,形成以央企引領、民企協同參與的研發格局。
比如,計算機領域民營企業專注人工智能算法研發,生物醫藥企業聚焦臨床轉化,這與央企形成互補協同,共同覆蓋從基礎研究到應用落地的全鏈條研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