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未被美國貿易戰壓垮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9月10日發表題為《全球貿易正在打贏特朗普對它發動的戰爭》的文章,作者是意大利博科尼大學歐洲政策制定研究所主任丹尼爾·格羅斯,編譯如下:
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公然無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宣布征收超高“對等”關稅近六個月后,全球貿易體系維持得很好。沒有其他主要經濟體效仿特朗普的做法,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世界貿易在2025年上半年增加了約3000億美元。
全世界大多數人似乎都明白,特朗普的關稅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當然,在許多情況下,經濟并不是重點:特朗普是在利用關稅來推進地緣政治目標或者發泄他個人的不滿。這一點在對巴西征收50%的關稅上表現得最為明顯。此舉是對巴西起訴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的懲罰,博索納羅被起訴是因為企圖在2023年選舉失敗后煽動特朗普式的政變。
但特朗普始終認為關稅是改善美國貿易平衡的關鍵。正因為如此,他的“對等”關稅據稱反映了美國對每個經濟體的逆差規模。從總體上看,經濟學家對這些說法提出了異議,并且警告說,關稅只會減少美國的整體貿易額,包括出口和進口。截至目前,他們的警告得到了證實。
目前可獲得的短期數據很難解讀,因為在關稅預期的影響下,今年年初進口激增。如果特朗普對關稅影響的看法是正確的,那么隨著貿易商減少庫存,這個“高峰”現在應該已經被進口下降所抵消。然而正相反,美國2025年上半年的進口量超過了2024年的水平。美國7月的月度商品貿易逆差達到1030億美元,幾乎恰好與一年前持平。美國的累計貿易逆差也擴大了:今年上半年,其貿易逆差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1600億美元。
美國的進口需求之所以經受住了特朗普關稅的沖擊,有兩個明顯原因:美國經濟繼續表現強勁,而且關稅稅率平均而言遠低于特朗普4月宣布的水平。事實上,特朗普幾乎立即“暫停”了這些關稅。事實證明,這只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關稅威脅、撤銷、宣布、暫停和模糊“協議”(比如與日本和英國的協議)的開始,這些“協議”涉及10%至15%的美國關稅,以及與投資和能源相關的條件。
考慮到關稅時間表的不斷變化,很難對美國貿易政策的立場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畢竟,世貿組織的商品分類協調制度有大約1.5萬個關稅稅目,而美國的150多個貿易伙伴中的每一個都可能在任何時候面臨不同的關稅稅率,這意味著可能有超過200萬種不同的浮動關稅稅率需要考慮。因此,確定平均關稅稅率(還必須考慮雙邊進口,又是200萬條信息)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但是,即便進行這種計算,它也可能無法反映“實際”關稅稅率,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官方稅率在邊境的適用程度。
幸運的是,盡管宣布與執行之間存在差異,但有一種簡單方法可以確定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實際上有多嚴格:關稅收入與進口額的比率。所得比率代表了正在實施的平均有效關稅。而且,就目前的美國而言,這一比率遠低于白宮聲明所暗示的水平。
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美國7月征收了28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相當于其進口額(2830億美元)的10%。這比1月的水平上升了8個百分點,盡管增幅前所未有,但規模太小,不足以對貿易流動產生強有力的直接影響。自5月以來,美國對其貿易伙伴的平均關稅僅為9%至10%,原因之一是美國約有一半的進口商品仍是免稅的。實際上,關稅的增加其實始終相對可控。這個事實解釋了為什么它迄今為止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并不大。
事實證明,截至目前,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雷聲大、雨點小。盡管美國當前的貿易政策將對該國的貿易流動產生適度影響,但只要世界其他國家繼續避免效仿特朗普,并且始終致力于開放貿易,該政策就不會改變全球貿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