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俄軍在2022年首度動用伊朗制造的自殺式無人機襲擊烏克蘭時,單一攻勢出動43架無人機出擊曾是當時的新聞標題,然而僅僅三年后的今天,俄軍已能在一夜之間發動超過800架攻擊無人機、誘餌無人機的猛烈飽和空襲,將烏克蘭防空體系推向極限,后者隨時都會面臨防空系統崩潰的局面!
現在俄羅斯無人機產能正在爆噴
根據《紐約時報》的說法,俄軍如今能在一夜之間出動超過800架自殺式無人機與誘餌機的混合攻擊,主要得益于普京將無人機生產列為國家最高優先事項的決策,在克里姆林宮的強力推動下,俄羅斯不僅在國內設立了兩大主要組裝基地,更動員了地方政府和工廠投入生產,然后再通過外部途徑獲取關鍵技術與零件,俄羅斯的無人機產能實現了飛躍性提升。
根據烏克蘭空軍的數據,在今年前8個月,俄軍已對烏克蘭部署了超過3萬4000架攻擊型無人機與誘餌機,是去年同期的將近九倍,盡管烏克蘭聲稱擊落了其中88%的目標,但相較于去年近93%的攔截率已呈現下滑趨勢,而且在絕對數量的飽和攻擊下,即使“只有12%的漏網之魚”,也意味著數千架無人機成功突破防線,對烏克蘭的武器生產設施、能源基礎建設與城市造成嚴重破壞。
根據分析師的估計,俄羅斯目前已擁有年產3萬架攻擊型無人機的能力,而以俄羅斯的軍工產能看,到了明年,這一數字極可能還要翻倍,烏克蘭國家戰略研究所軍事分析師米科拉·別列斯科夫直言:俄軍的無人機攻擊從每月數百架,到今年第一季的兩、三千架,現在已經達到每月五千到六千架的規模,可以肯定的是,未來將有更多無人機突破烏克蘭的防空系統。
俄軍無人機數量增大,烏克蘭的防空壓力很大
除了數量上的壓倒性優勢,俄羅斯在無人機的技術與戰術上也是持續進化,新型無人機具備更佳的導航系統、更強的抗干擾能力,以及新型態的彈頭,俄軍還采用“蜂群”或“波次”攻擊戰術,規劃復雜的飛行路徑以分散防守方的注意力。他們大量使用由涂漆泡沫與膠合板制成的誘餌機,這些誘餌機在空中與真實無人機難以分辨,有時甚至也攜帶小型彈頭,大幅增加了烏克蘭防空系統的辨識與攔截難度。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麥可·科夫曼表示:無論是在前線,還是在后方所進行的打擊行動中,這場沖突在使用無人機的方式上已經達到了另一個轉折點,無人機的超大規模攻擊,正改寫地面戰規則。俄軍將自殺無人機與導彈、誘餌無人機混編攻勢,專門針對烏克蘭軍事工廠、能源設施發動飽和攻擊,從而一舉突破烏軍防空系統,而由此帶來的直接結果不僅會對軍事目標造成嚴重損失,更會在心理層面震懾整個烏克蘭社會,讓他們“夜不成眠”。
一位化名為“菲爾”的烏克蘭第三突擊旅無人機部隊指揮官表示,如今一個作戰單位的戰力,取決于其擁有多少技術嫻熟的無人機操作員以及大規模部署無人機的能力。他還特別舉了一個例子:烏克蘭無人機攻擊的戰果直接占了俄羅斯坦克與裝甲車輛被摧毀數量的90%,以及俄軍傷亡的80%。
這是一場無人機之間的直接較量
《紐約時報》坦言:這場在烏克蘭上演的無人機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競賽,更是一場“產能之戰”,俄烏兩國誰能持續穩定地生產最多的無人機,顯然誰就最有可能在這場消耗戰中占據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