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深地一號”順北油氣田正在日夜生產,這里的150多口深井平均深度在8000米以下,幾乎相當于珠峰的高度。
在大漠風沙中,一群年輕的石油人正扎根廣袤的西部大地,揮灑青春和智慧,讓我們國家的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大漠油田里的青春答卷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廠生產指揮中心高級主管 楊凌鵬:我們順北油氣田面積非常非常大,有兩萬平方公里左右。有時候我們坐車從最北端到最南端的井要走六個小時左右。
越野車在沙漠里顛簸了三個多小時,終于到達楊凌鵬的工作地點。
楊凌鵬,1995年生人,五年前從遼寧石油學院研究生畢業,來到“深地一號”順北油氣田。剛滿三十歲的楊凌鵬已經參與了兩座油氣處理站庫的建設和投產,成長為聯合站的站長。
記者:整個站里面沒有工人?
楊凌鵬:這是我們最新的流程工藝,采用的是最新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所以我們人員很少。
智能化生產線,7000多個控制點,每天能處理3000多噸原油和400多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這樣復雜的系統在建設組裝時不能有絲毫偏差,不然就會給生產運行埋下安全隱患。面對艱巨的挑戰,楊凌鵬和同事們奮戰了一年。
楊凌鵬:累了就躺在格柵板上,對講機打開,開最大,放到耳朵跟前,沒有枕頭,就把帽子當枕頭,對講機一喊我名字,我立馬就醒來了。
在順北油氣田有很多像楊凌鵬一樣年輕的面孔,這支堅守深地的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5歲,他們來自全國各地,近80%都是黨員。
塔克拉瑪干沙漠一年有兩百多天都是風沙天氣,這些年輕人常年在戶外工作,風吹日曬,紅色的工裝一個多月就會褪色發白。
楊凌鵬:鼻腔、口腔,包括我們的牙齒縫兒、耳朵里,回去洗澡全是沙子,洗都洗不干凈。
夜幕降臨,整座站庫燈火通明,宛如大漠中的一顆明珠。夜色中依然有很多忙碌的身影。
作為順北油氣田生產指揮中心負責人,龐文彬的細心是出了名的。可是千頭萬緒的工作讓他的假期一推再推,已經三個多月沒有見到家人了。
兩鬢斑白的龐文彬其實只有三十八歲。在順北油氣田工作了6年。風沙磨礪、工作壓力他都能扛下來,可是對妻兒的思念是他最難過的關。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廠順北黨支部書記 龐文彬:媳婦我可以做思想工作,但是孩子不理解,他不知道為什么父親不回來,其實我特別想回去,但是工作上其實也沒有辦法。
思念只能深埋在心中,因為肩上還擔著整座站庫的安全生產任務,不能有一絲松懈。這種細致嚴謹也被龐文彬帶到了生活中,他的宿舍永遠保持一塵不染,被褥、衣服都整理得一絲不茍。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采油四廠順北黨支部書記 龐文彬:外面的環境再艱苦,你內心要足夠強大,對自己的要求要足夠嚴。所以我從一個床鋪、一間房子做起,我的同事們、我的戰友們跟我一塊奮斗,一塊去磨煉自己的意志,那么艱巨的任務我們一定可以完成。
在順北油氣田的生活基地前,幾年前種下的一片梭梭都已經郁郁蔥蔥。而這群年輕人也像扎根大漠的梭梭一樣,不懼風沙,茁壯成長。
青春向西 邊疆筑夢
建功西部,報效祖國。在沙漠腹地、在廣袤的田野里、在偏遠的鄉村小學,許多青年扎根邊疆、服務基層,為新疆各領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著青春力量。
山東大學研究生徐少磊是西部計劃的一名志愿者。他在伊寧縣第三中學擔任化學老師。
面對陌生的孩子們,小徐老師嘗試了各種辦法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
西部計劃志愿者 徐少磊:就在這一學期,我把工作的重心放到育人上面,一棵樹,如果你去扶一下,它可能就長得比較直。
徐少磊還經常組織孩子們參加科普研學,拍攝短視頻。小徐老師的用心努力讓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起來。
伊寧縣第三中學學生 帕孜蘭·吐爾遜江: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也越來越有信心。等我長大了我也想當像這些支教老師一樣的老師。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之下,不斷完善青年人才培養機制。西部計劃志愿者、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項目,成了青年扎根基層、奉獻自我的重要途徑。不僅鍛煉了青年的能力,更讓他們在服務基層的過程中找到了自身價值。
喀什市和諧街道辦事處四級主任科員 楊曉華:扎根于基層,我要當好廣東和新疆兩地交流的橋梁。
庫爾勒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耿月霞:用我自己的微薄之力 ,愿意為當地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我的全部。
總監制丨張勤
監制丨王琰 岳群
制片人丨朱繼華
記者丨張芊芊 常江
攝像丨張程
編輯丨張雨棣 張博 張昊
協拍丨新疆臺 中國石化</p>
關于我們|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當前域名}.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