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華民族自此從百年沉淪的低谷中走出,向民族復興邁進。2015年9月3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的重大論斷,昭示歷史的經驗與真理。十年后的2025年9月3日,在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暨盛大閱兵式上,這一“三個必勝”的口號再度響徹會場,既是對歷史記憶的回望,也是對現實挑戰的回應。十年光陰荏苒,世界局勢波譎云詭,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在今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解讀“三個必勝”的豐富內涵,重溫在烽火中屹立不倒的抗戰精神,對于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時代巨變:從反法西斯共識到新冷戰陰霾
201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之際,“三個必勝”的口號誕生于對二戰歷史的紀念反思氛圍中,帶有鮮明的反法西斯、反軍國主義色彩。彼時國際社會銘記歷史教訓,以反法西斯侵略為共識,國際形勢總體上體現對多邊合作和維護戰后秩序的共同期許:恐怖主義肆虐催生全球反恐合作,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在曲折中推進,全球南方合作崛起使國際權力格局更加多元。中國國內則處于穩步推進改革發展的新階段,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國力和軍力顯著提升。十年后的今天,國際國內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潮抬頭,霸權主義和冷戰思維沉渣泛起,少數大國奉行陣營對抗、濫施制裁武力,地區沖突和大國博弈加劇,世界面臨自冷戰結束以來最嚴峻的安全挑戰,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世界局勢波譎云詭,周邊地緣熱點增多,中國周邊局勢的復雜嚴峻更勝以往。當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沉渣泛起,不斷突破和平憲法束縛,復辟軍國主義野心昭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推動亞太版北約建立,在中國周邊圍堵遏制。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科技冷戰”和貿易戰給中國發展帶來壓力;更有國家以“核共享”為名,企圖模糊無核承諾,為核武器在本地區的擴散打開潘多拉魔盒。這一切表明,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陰云從未散去,針對中國的戰略遏制與挑釁有增無減,和平與正義依然需要斗爭捍衛。
在此背景下,再次高舉“三個必勝”口號,凸顯中國回應新挑戰的態度與決心,表明無論逆流多么洶涌,中國始終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捍衛公平正義、倡導和平合作,并堅定依靠人民力量應對一切風險挑戰。
“三個必勝”的內涵演變:從勝利號角轉向時代使命
隨著時代的變遷,“三個必勝”的思想也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刻表明中國將更為主動,更加自信地擔負起推動國際秩序朝著公正合理方向演進的歷史責任。
從打敗軍國主義到反對霸權主義,“正義必勝”從紀念歷史勝利的口號演化為當下反霸權斗爭的道義宣言。在2015年的歷史語境下,“正義必勝”宣告中國人民14年浴血抗戰、以錚錚鐵骨抵御強敵的勝利史詩,證明了正義終能戰勝強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必然走向失敗,提醒世人警惕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堅決反對歷史悲劇重演。時至今日,“正義必勝”聚焦當今國際斗爭中的正義與非正義之別,中國堅定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過去追求正義,就要徹底打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現在我們堅守正義就要堅決反對霸權、霸道、霸凌。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中國始終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任何違背公道正義、倒行逆施的行徑終將失敗。
從慶祝戰爭勝利到堅定維護世界和平,和平必勝已深化為中國維護當今世界和平的鄭重承諾。2015年的“和平必勝”慶祝二戰勝利后和平降臨的曙光,并誓言和平終將戰勝戰爭,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時至今日,世界再次面臨和平還是戰爭的抉擇,和平的號召彰顯防范戰爭的現實意義。中國以“和平必勝”的口號向世界宣示堅定走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道路,堅定維護世界的持久和平。警醒世人“和平必勝”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窮兵黷武、強權獨霸終非正道。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始終站在制止戰爭、促進和平的一邊,支持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多邊主義國際秩序,主張通過和平的磋商和交流促使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的方向前進,擔當和平守護者。不僅要實現變革,也要和平;不僅要穩定,更要發展。
一切成就歸功于人民、一切事業依靠人民。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歸功于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眾志成城的鋼鐵長城”,不僅最終吞沒了侵略者,也孕育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歷史信念。“人民必勝”的精神在當代不僅體現為對戰爭歷史中人民力量的禮贊,更進一步體現在國家治理和發展理念上,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人民視為社會進步與國家振興的根本依托,以及國際上主張各國人民自己當家作主、不受外來強權擺布的價值觀。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群眾是堅實根基和力量源泉的執政理念,也蘊含對全世界人民團結爭取正義和平事業的信心:歷史已經證明了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前進的主體力量,人民的覺醒和團結終將戰勝阻礙歷史進步的反動勢力。今天部分國家將自身利益凌駕于發展中國家之上,將戰火和紛亂作為打壓遏制他國并為自身牟利的工具。世界再次處于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轉折點,如何進一步團結向往和平的群眾力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背后蘊含著一種深刻的人民史觀。
跨越十年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和現實考量,其內涵演變充分體現出中國當前的價值追求。在百年變局下,中國以“三個必勝”昭示立場、凝聚人心,既是在捍衛二戰以來來之不易的和平成果,也是為動蕩中的世界指明一條正義和平的發展道路。對于追求持久和平與公正秩序的世界各國來說,“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這一振奮人心的中國號召無疑是攜手開創美好未來的共同宣言。
傳承“三個必勝”的精神意志:以斗爭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
“三個必勝”所蘊含的精神意志,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告訴我們,和平絕不廉價,和平必須爭取。在侵略者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危急關頭,中華民族在救亡圖存的斗爭中喚醒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錘煉抗戰精神的鐵砧正是百折不撓、敢于斗爭的意志。回望來路,那段用鮮血與生命鑄就的歷史,印證了“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的歷史真理。毛澤東同志說:我們愛好和平,但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從鴉片戰爭到抗日戰爭,中華民族百年沉淪的歷史揭示:面對強敵,唯一的出路就是斗爭,堅決地斗爭,直到最后勝利。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今天,重溫并發展在烽火中屹立不倒的抗戰精神,將其轉化為新時期的戰略指南,對于捍衛國家主權、安全與發展利益,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至關重要。
近來一些國家有目的地推行歷史修正主義,歪曲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割裂中國與世界共同的歷史記憶,瓦解戰后國際秩序的合法性,將中國污名化為現有國際秩序的“挑戰者”,進而否定中國的發展道路。面對愈發難以識別的認知戰,我們必須堅守歷史敘事的主導權,通過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文藝作品與國際交流,理直氣壯地還原中國作為東方主戰場的巨大貢獻,總結發揚中國發展道路的創造性理論經驗。同時要加強與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國的伙伴合作,建立廣泛的“歷史統一戰線”,彼此聲援印證,構建駁斥歷史虛無主義、民粹主義的思想防線。
和平絕不廉價,和平必須爭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而和平必要時必須由斗爭來捍衛。
(許勤華、柳震,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研究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