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鄭州9月17日電(記者雙瑞 牛少杰)河南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稱“黃河戰略”)的首倡之地。近年來,該省探索將黃河流域51個縣(市、區)的環境資源案件集中管轄,督促各地各部門依法充分履職,破除流域治理“九龍治水”積弊,凝聚合力清理一大批生態痼疾,“生態優先”成為各地謀劃發展的行動自覺。黃河戰略實施進入新階段,河南正持續完善制度,全面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進一步豐富中國式現代化河湖治理探索實踐。
5月21日上午,鄭州鐵路運輸法院在鄭州市金水區馬渡黃河岸邊開展巡回審判。通聯照片 申冠英攝
從三道禁令管不住到生態優先成自覺
在黃河豫北的一處河段,河風輕撫,綠意盈動,河水滾滾東流,與藍天白云構成一幅水天相接的壯美畫卷。然而,三四年前,這里卻還是一座占地約200畝的違建觀光園。
“先發責令停工通知,再發整改通知,又發行政處罰,都不管用,最終頂著處罰建成營業。”提及拆除違建觀光園的經歷,當地一名黃河河務部門干部印象深刻,“著實費了不少勁。”
明明是違建項目,為何敢在黃河“清四亂(亂占、亂采、亂堆、亂建)”的風口浪尖對三道禁令置若罔聞?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是某單位招引的項目,“有背景”。
對此,受訪干部表示,這也是以前不少“四亂”頑疾背后的一項共性原因。責任部門能管住的都在管,管不住或者不好管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鄭州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官和民警在勘察現場。通聯照片 張蓋攝
面對三道禁令管不住一個違建觀光園的局面,河務部門向鄭州鐵路運輸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河南省人民檢察院鄭州鐵路運輸分院也給當地政府發送公益訴訟檢察建議,要求當地依法充分履職,限期完成治理任務。壓力逐級傳導,觀光園遂自行拆除。
鐵路檢察院、鐵路法院管河治河,源自河南集中管轄黃河流域環境資源案件的探索(下稱“集中管轄”)。2020年8月,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河南省公安廳等發文,決定自當年9月1日起,黃河流域51個縣(市、區)的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由屬地檢察院、法院集中到鄭州鐵路運輸兩級法院、鄭州鐵路運輸兩級檢察院管轄,以此推動黃河流域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治理。
鄭州鐵路運輸檢法兩院管轄環境資源案件的探索,可追溯到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的“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的決定。為落實這一部署,兩家單位積極轉換職能,助力生態保護治理,護航黃河戰略落實。
2020年8月,鄭州鐵路運輸法院開庭審理環境污染案件現場。通聯照片 楊振華攝
在“集中管轄”的強力推動下,一大批黃河“四亂”中的“老大難”得到根治。據了解,2019年以來,河南河務、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等部門與公檢法協作清理“四亂”問題百余個,多個黃河生態保護案件入選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檢察院典型案例和指導性案例。
如今,漠視監管的行為基本銷聲匿跡,“生態優先”成為各地謀劃發展的行動自覺。“以前是‘先上車后買票’,即便是問題項目也很難再叫停。”有受訪生態、河務部門負責人介紹,現在地方謀劃項目,生態、河務部門會先被請去征求意見,與黃河戰略相悖的項目一律剔除。
鐵路檢法管河破解“九龍治水”積弊
受訪干群認為,此前“四亂”問題之所以長期存在,其中一項重要原因是屬地政府、責任單位未能充分履職,存在刻意回避,或者監管推諉,而“集中管轄”賦予鐵路檢法更加超脫的職責定位,能督促、協助職能部門依法充分履職,凝聚合力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
一是鐵路檢法治河管河,突破行政區劃督促責任單位充分履職。按照制度設計,黃河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刑事案件和公益訴訟案件起訴由此前屬地檢察機關管轄,改為鐵路運輸兩級檢察院、法院集中管轄。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如果屬地政府、責任單位違法行使職權或者不作為,鄭州鐵路運輸兩級檢察院可以立案,跨行政區發送檢察建議。收到檢察建議的行政機關若仍舊不能依法充分履職,將面臨被鐵路檢察機關起訴,成為行政公益訴訟案件的被告。
采訪中,有受訪基層干部坦言,“集中管轄”實施后,責任單位該履行的職責躲不掉,鐵路檢察院、法院既督促干,也幫忙解決困難。此外,鐵路檢察院、法院相對超脫,案件屬地想找人說情、干預都很難。
鄭州鐵路運輸檢察院檢察官、農業部門執法人員和民警在勘查現場。通聯照片 張蓋攝
在“集中管轄”探索之初,鄭州鐵路運輸檢察院黨組書記姜新國曾就“四亂”整改和某縣級市負責人“大吵一架”,“問題涉及豫西兩個地市的相鄰兩個縣(區、市),我們召開協調會商討解決方案,但總是一個到另一個不到,且都說不是自己的責任,最后我們通過查閱檔案確定了責任方,發了檢察建議,最終督促當地如期完成整改。”
二是上下游、左右岸建立司法協作機制,保護黃河不留死角。省際毗鄰區協同治理是完善大保護大治理格局的重點一環,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與河南三門峽、陜西渭南、山西運城三市中級人民法院簽訂黃河“金三角”(即黃河豫陜晉交界地帶)司法協作協議,與下游濟南鐵路運輸法院簽訂豫魯司法協作協議,建立審判信息共享、案件聯動辦理、司法事務協助、深化調查研究、跨區域重大問題聯席研究等機制,上下游左右岸攜手,保護黃河不留死角。
“交界地帶向來是協同治理的薄弱區域,黃河‘金三角’礦產資源豐富,地質地貌多樣,簽署司法協作協議實現上下游、左右岸生態保護無縫銜接。”鄭州鐵路運輸法院黨組書記張東方介紹,以前各地嚴管重點不一樣,類似的違法犯罪行為可能在不同地方判罰不一致,也可能存在插手干預,現在一把法尺量到底,樹立起依法治河管河的威嚴。
集中管轄也是落實黃河保護法第105條的一項重要舉措。該條款要求:“組織開展黃河流域司法協作,推進行政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協同配合,鼓勵有關單位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律服務”。
黃河保護法施行首日,鄭州鐵路運輸法院在黃河岸邊的巡回審判法庭公開審理非法采砂案。通聯照片 申冠英攝
三是在黃河岸邊巡回開庭,一次審判勝過百次普法。鄭州鐵路運輸兩級法院依托河務部門在黃河岸邊建立7個巡回法庭,截至目前共巡回審判超過350案,邀請周邊群眾、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執法機關等2萬人次旁聽,對環境資源違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懾。
“很多人沒經歷過現場開庭,沒見過身穿法袍的法官,也沒見過法庭控辯,有的群眾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邊,對挖沙、建房、捕撈、取水、燒窯、倒垃圾見慣不怪,可一旦這些行為查實,將會面臨嚴厲處罰。”旁聽過巡回開庭的一名村黨支部書記說,啥普法宣傳都不如旁聽一場開庭,讓不少近河村莊繃起法治弦兒,“黃河不再是‘唐僧肉’,誰都可以搶一口。”
以深化改革助力黃河戰略全面落實
經過前期集中攻堅,一大批黃河“四亂”問題被清除,黃河河南段生態治理已進入到常態化、動態清零的新階段。當前,河南正結合新階段的新要求優化“集中管轄”制度設計,持續完善黃河流域生態大保護大協同格局,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
今年6月,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強調,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快全面綠色轉型,實施“凈水入黃河”工程,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基于前期探索經驗,有關單位正謀劃有序拓展“集中管轄”應用范圍。受訪鄭州鐵路運輸法院、鐵路運輸檢察院以及河務部門負責人表示,黃河戰略的目標是多維度的、立體的,除生態外還包括賡續文脈、科技創新、產業培育、鄉村振興、灘區治理等多個方面,當前正結合現階段的工作實際謀劃進一步穩妥拓展應用范疇,或將適度推廣探索范圍。
5月20日下午,鄭州鐵路運輸兩級法院聯合河南省林業局、洛陽鐵路運輸檢察院、洛陽市公安局孟津分局在漢光武帝陵向過往群眾及游客開展法治宣傳活動。通聯照片 申冠英攝
值得一提的是,河南已經將“集中管轄”推廣至省內長江、淮河、海河等流域和南水北調干渠,以及小秦嶺、大別山、太行山、大運河廊道等重點生態保護片區。自2023年起,由周口市淮陽區人民法院等17個基層法院分片區集中管轄環境資源民事、行政、環境公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全省生態系統一體化保護和治理格局已然形成。
此外,有觀點認為,這是一項中國式現代化河湖治理的新探索,有必要進一步深化實踐。姜新國介紹,俄羅斯設立了伏爾加河跨地區自然保護檢察院,巴西亞馬遜河林木濫伐問題突出,設立了專門的公益保護檢察官,這些河流治理都沒有黃河復雜,且我國要同步實現流域高質量發展,涉及水資源、文化、礦產多個方面,“集中管轄”是中國式現代化河湖治理的一項有益嘗試,可以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探索通過制度持之以恒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