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司做了一場那藝娜的音樂會,說實話,在活動立項之前我真的不知道她是哪位!翻閱了同事遞過來的資料,去抖音找了一下,有被震驚到不止一點。并不是齊聲吶喊的退票,退票,退票,讓我覺得匪夷所思!也不是她濃艷夸張的歐美妝造,讓我震撼!而是一個58歲的藝人,她的粉絲居然大多是00后,實在是震驚到我了!都知道這代00后追星主打一個出其不意,沒想到這么離經(jīng)叛道!
從立項到活動開始,我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準備,現(xiàn)場真的是萬人空巷,鑼鼓喧天,《愛如火》萬人大合唱,活動意外的成功,那藝娜絕對是今年現(xiàn)象級的藝人,也打破了近年來歌火人不火的定律。但也值得深思,也許下一個造神者就是你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那藝娜影響力研究后的心得體會!“退票”是新式應(yīng)援,“假唱”是行為藝術(shù)!那藝娜爆火的起點是那場在臺上放出童聲版《蘋果香》事件,引全場高喊“退票”,高情商且情緒超級穩(wěn)定的本尊,將錯就錯,完美化解了此次危機,且因禍得福!如果是她公司全盤策劃的,那這場荒誕劇已然超越音樂本身,成了年輕人的集體行為藝術(shù) !“退票”從那天起,成了那藝娜和粉絲之間建立的新空間站的密碼,也是接頭暗號。粉絲們搶著買666元的VIP合拍票,只為現(xiàn)場喊一聲“退票”——這波操作堪比“花錢罵老板”的減壓館,情緒宣泄價值碾壓表演本身。
為什么年輕人認一個60歲農(nóng)婦當“媽”,當“朋友”?當天現(xiàn)場來了很多穿校服的孩子,因為前面做了功課,也沒有意外,但她們舉的應(yīng)援牌還是讓我忍俊不禁,“娜媽愛我”、“娜娜可以祝我們友誼久久嗎?”……可以看出,這屆年輕人正在批量認“電子親人”。
我似乎找到了為什么年輕人愿意跟她親近的原因:1. 反精英式人設(shè) 娜姐出身湖北農(nóng)村,當過工地廚子,背60塊的包,勸粉絲“別花錢刷禮物”——這種接地氣的“糙感”,恰恰撕碎了網(wǎng)紅工業(yè)的完美濾鏡,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真人味”。 2. 賽博母性補償 她會在直播間踢人:“小朋友寫作業(yè)去!”; 給抑郁粉絲發(fā)紅包; 教育粉絲“孝順父母” 年輕人缺的不是媽,而是不帶說教感的陪伴。當現(xiàn)實家庭關(guān)系充滿壓力,娜姐的“土味關(guān)懷”反而成了情感代餐。
我看到的很多年輕人的精神狀態(tài),多是一邊“淡淡死意”,一邊狂啃“情緒解藥”,真的,別看我們整天發(fā)“瘋”,實際上追求“平和”勝過“快樂”,相關(guān)報告顯示,年輕人最渴望的不是爽感,而是情緒穩(wěn)定。而娜姐演唱會就是大型線下降壓艙:99元門票聽跑調(diào)神曲、喊退票、拍土味抖音——性價比吊打心理咨詢。 抽象文化是保護色:用玩梗消解意義,用荒誕對抗嚴肅。當我們喊“娜娜是前蘇聯(lián)遺珠”,不是在搞笑,而是在用符號重構(gòu)話語權(quán)——主流越批判,我們越狂歡。
從社會本質(zhì)來看,我認為是疲憊一代的“反向叛逆”,這屆年輕人早看透了: 反卷主義實踐:拒絕“努力必有回報”的雞湯,轉(zhuǎn)而擁抱“娜學”——58歲還能闖,唱得再爛也能活成頂流,這比成功學更治愈焦慮。 對抗消費主義陷阱:娜姐堅持不漲價,穿便宜貨,卻愿為粉絲退票百萬——這種“反資本操作”精準戳中年輕人對真誠的渴望。 娜姐的“土嗨演唱會”本質(zhì)是一場集體療愈:在這里,失敗被允許!荒誕被贊美!完美被嘲弄!
娜姐不是答案,而是我們的提問方式,我想,她的火爆絕非審丑狂歡,而是年輕一代的新價值宣言:【 “我們寧愿在荒誕里尋找真實,在解構(gòu)中重建信仰,也要逃離那個充滿規(guī)訓、過度包裝的世界。” 】
#限時發(fā)文分成翻倍##那藝娜唯一假唱不塌房的女星##那藝娜58歲正是闖事業(yè)的年紀##58歲那藝娜為開演唱會學唱歌#